四会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显成效 城乡融合高水平发展迈入新阶段

来源:亿博平台官网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7-06 11:24:34

  从“产业强县”到“城乡共美”,从“改革破冰”到“民生提质”,自2022年底以来,四会市以“百千万工程”为总抓手,探索出一条“强县、促镇、带村”的协调发展路径。

  2024年四会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18亿元,而人均GDP更是以12万元的成绩稳居全省县域首位;跻身“全国百强县”“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”等六大全国性榜单,大沙镇、龙甫镇、下茆镇入选全国千强镇,形成“一县三镇”强县强镇矩阵;新型城镇化试点、全域土地综合改革等经验获全省推广,县域经济竞争力、城乡融合度、生态宜居性全方面提升,为全省县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。

  瞄准新能源汽车、新型储能两大主导产业,四会市推动产业集群化、链条化发展。新能源汽车产业以“链主”企业小鹏汽车肇庆基地为核心,集聚109家上下游企业,形成“整车生产+隔墙供应”的产业生态,2024年产业集群产值达519.5亿元。新型储能产业构建全产业链生态,瑞庆时代二阶段厂房封顶,全国首座轻卡物流车光储充换检一体化示范站投用,产业链企业增至69家,年产值突破300亿元,瑞庆时代跃居肇庆企业百强榜首。

  在特色产业上,四会市精准发力。四会珠宝玉器产业以打造“中国玉产业之都”为目标,攻克玉石原料“卡脖子”难题,建成缅格拉玉石交易中心,培育经营主体3.3万户,电商日均销售额超亿元,翡翠饰品市场占有率占全国70%,带动就业超30万人。精细化工工业园作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的全省11个园区之一、肇庆唯一符合承接化工产业转移的园区,重点发展高分子合成树脂、涂料、胶黏剂、油墨等精细化工产业。目前园区在建项目20个,已投(试)产项目39个,其中,33家企业为规上企业,24家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“现在主要任务就是促投产、推上规,加快科研成果转化。”精细化工工业园负责人杨艳和记者说,园内基础设施达到“七通一平”标准,智慧化管控平台更是逐步提升了园区的智慧化、信息化安全风险管控能力。

  金属加工、电子信息等产业也加速向高端化跃升。金田铜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,三年增幅达34.9%;高分子合成材料产业集群获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。三年间,四会市推动391家企业技改、322家企业数字化转型,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96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7家,14个项目获省级科技专项支持。四会市工信局局长黄万兴和记者说,四会市将继续以“技改”为抓手,促进金属加工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、做精做优,大力推动四会市与高要区、肇庆高新区共建金属加工转型升级示范地区。

  “一果一花一鱼一桌菜”是四会市特色农业,在“百千万工程”深入推动中,上述产业实现了全链条增值。沙糖桔种植培养面积达10.78万亩,产量21.77万吨;引育桔田源科技等深加工企业,全产业链年产值超25亿元,带动万户农民户均增收4500元;兰花产业打造“父爱如兰”品牌,年产值6亿元,稳居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种植基地;水产养殖擦亮“大沙渔”区域品牌,建成千亩连片美丽渔场,年产值超14亿元;预制菜产业推动鳄鱼肉、酸菜鱼等产品规模化发展,餐饮产业年产值达95.68亿元。同时,四会市立足农文旅融合,激活乡村经济“一池春水”,“桔红玉翠·古邑四会”文旅品牌吸引游客323万人次,古邑绥江碧道画廊入选全国美丽乡村精品线亿元。

  2024年5月,四会市成功入选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。这源于四会市着力推动城市框架不断拉大、老城新城品质齐升、产城人互促共融。2022年至2024年,四会市建成区由75.54平方公里扩大至77.82平方公里,非流动人口增至68万、新增3.2万人,城镇化率从71.28%提升至72.77%。

  “要致富,先修路”,在“百千万工程”推进过程中,四会市深谙这句线年来,四会市交通网络“外联内畅”取得亮眼突破,城际四会站开通运营,年到发客流30万人次;建成高速公路“二纵二横”和国省道“三纵四横”骨干路网,农村公路提档升级85公里,获评全国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。同时,四会市聚焦新型城镇化,推进市政设施智能化升级,新建改造污水管网50余公里,污水处理率达99.09%;新增智能停车位8000多个,5G网络实现全域覆盖;贞山新城地下净水厂、清莲渠整治等工程加速推进,城市韧性显著增强。

  发展惠及民生,是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应有之义。3年时间,四会市推动教育医疗资源扩容提质,新增公办学位6870个,组建6个基础教育集团,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;高中本科上线个百分点,并引进深圳市高级中学托管帮扶四会中学。医疗方面,四会市人民医院新院投用,县域住院率提升至85%,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入选国家级案例;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、中医院升级改造项目启动,县域医疗短板加速补齐。

  时下的四会镇街,正在阳光雨露滋养下展现绿意。从四会市黄田镇沿绥江向市区前行,一路绿茵延绵不绝,各色花朵争奇斗艳,和美乡村让人流连忘返。

  这样绿意盎然的景象,是四会市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效果。3年来,四会市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.42万亩,新造林抚育0.74万亩,森林抚育1.07万亩,完成率达100%;县镇村绿化种植各类苗木约8.7万余株,绿化美化面积约1500亩,完成率达154.7%。四会市充分的发挥绿色引擎驱动作用,大幅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,也为打造绿色家园、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  在典型镇建设方面,四会市第一、二批6个典型镇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,其中典型镇“七个一”建设已全部完成,各典型镇结合圩镇优势禀赋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。大沙镇通过盘活生态绿地,打造家门口的“阿勒泰”——龙胆塘公园,园内设有健康运动区、露营体验区、儿童娱乐区等多个功能区,还有环园绿道、竹林步道,为当地居民提供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场所;江谷镇“湾里水乡”农文旅融合带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;石狗镇兰花特色小镇获评省级规划优秀案例;威整镇奇石河4A景区带动周边村庄增收30%;罗源镇石寨村古树公园积极引入社会资金,将古树资源进行活化利用,建设休闲民宿,成功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层次地融合……截至目前,四会市33个典型村年经营性收入超80万元,4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。

  在村容村貌升级方面,四会市以“清拆整治+风貌提升”为主线栋。针对鱼塘看护房、农用工具房杂乱破旧等问题,创新开展政企合作、奖补结合模式,按“基本统一、个别差异”的原则,拆除并原地新建超600个风格统一的看护房、工具房,沿线风貌显著提升,获得群众广泛认可、全力支持。农村“三大革命”也成效显著,卫生户厕普及率超97%,2025年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率将达100%。绿美生态与经济也协同发展,建成千亩“美丽渔场”、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等生态产业项目,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“双百行动”示范基地。

  增城四会合作园区探索“补改投”模式,7100万元帮扶资金撬动社会资本4000万元,位列省级产业转移优秀等次;发挥国企平台融资优势撬动政策性银行资金,对接国家开发银行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2家政策性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,撬动金融资本34.46亿元实施7宗盘活存量资产项目;对标专项债券投向领域,成功发行2宗回收存量闲置土地专项债券项目,项目资金共3.6亿元……“向改革要活力”,是四会市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中浓墨重彩的一笔,在人口集聚、土地整治、融资创新等重点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。

  2023年以来,四会市梳理出需省级下放职权事项意见11项、需肇庆市级下放职权事项意见16项。按“镇街点菜、县区上菜”方式,2023年至今新增调整80项县级行政职权事项到镇(街道)实施。为推动建立扁平化管理体制,四会市梳理汇总“县直报省、省直达县”事项意向清单22个事项报省委编办,深化数据归集共享,依托政务大数据中心肇庆分节点,横向打通全四会45个政府部门、19个政务应用系统的数据通道,编目挂接共享数据资源2195项。

  通过户籍制度改革,四会市三年新增城镇人口3.2万人,户籍迁入增长11.6%;建设保障性住房1981套,随迁子女公办入学率达68.95%;宅基地线上审批系统即将投用,大沙镇“农户+合作社+企业”模式集约千亩鱼塘,带动农民增收20%。

  农村“三块地”改革也释放出土地红利。截至目前,四会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800平方公里,地豆镇“千亩方”项目推动耕地连片集约;整村搬迁安置释放12.3公顷工业用地,探索庭院经济促农增收。